
福音與政治之間:衛三畏在華外交翻譯活動(1857-1876)
Enjoy 20% off at checkout!
帥司陽 著
2025
264 pages
ISBN 978-988-237-391-4
1857至1876年間,衛三畏(S. Wells Williams)同時肩負傳教士、漢學家與外交官三重身分。是什麼促使這位美國傳教士最終走上對華外交譯者的道路?他如何平衡福音傳播與外交使命,調和個人信仰與國家利益的潛在衝突?其翻譯實踐又如何體現並塑造了他獨特的對華外交理念?
本書基於衛三畏家族檔案、教會文獻及中美官方一手史料,深入分析衛三畏參與的三個關鍵事件:「寬容條款」的翻譯爭議、「白齊文案」的司法交涉,以及清廷參與費城博覽會的文化斡旋。研究揭示衛三畏如何透過外交文本的翻譯策略,在清廷、美國使團和在華傳教團體間溝通協調,並實踐其基督「教化式」外交理念。本書不僅重新評估了譯者在近代外交史中的主動性,更具體呈現了19世紀中美關係中政治、宗教與文化三方力量如何透過「翻譯」為中介相互影響、彼此塑造。
本書史料扎實、視角獨到又引人入勝,通過大量從未被充分挖掘的檔案,精準還原了傳教士外交官衛三畏在中美關係史上的三重關鍵角色:宗教使者、政治譯員與文化中介。全書以三個歷史事件為切入點,犀利地剖析了衛三畏如何運用翻譯特權影響外交進程,既呈現 了19世紀傳教士譯員在面對世俗的國際政治複雜局面時,如何堅守宗教理想、維護心中「公義」的努力,更揭示了語言權力在外交中的隱性運作機制。研究兼具微觀史學的細膩與跨國史學的視野,對理解近代中西碰撞中知識、信仰與權力的交織極具啟發性。
——高晞,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本書利用關於衛三畏的大量一手史料,例如他的家庭檔案、傳教二十多年所屬的傳教會檔案,以及擔任美國駐華外交官期間的中美兩國外交檔案等等,對衛三畏外交翻譯工作的理念、經歷與成果進行了深入詳盡的探討。作者既掌握充分而可信度高的史料,其分析和論點也展現出眾的說服力。
——蘇精,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教授